![]() |
||
![]() 全部产品分类
|
4月28日,全球首款采用PACK换电模式的内河标准化船型“河豚蔚蓝01”号在芜湖造船厂顺利下水。
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所、江苏分社、武汉分社、芜湖分社,芜湖海事局,安徽省港航集团,媒体单位、合作伙伴、芜湖造船厂和三点水新能源等单位代表齐聚江畔,共同见证这一改写内河航运历史的里程碑时刻。
此次下水的合裕线3000吨多功能PACK换电标准船型,是芜湖造船厂与三点水新能源科技历时两年精心筹备、17个月匠心打造的创新成果。作为国内首艘自主研发的PACK换电标准化船型,该船不仅代表着内河绿色航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,更标志着中国船舶制造业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制造的重大跨越。
该船船长88.9米,船宽13.2米,吃水深度3.4米 ,采用集散两用设计,标准载重吨位达3000吨。在集装箱运输方面,它可一次性装载132个标准集装箱;在装载单一散货时,可装载3000吨散货,相较同级别散货船,效率提升30%左右,展现出强大的运输能力和高效性。建成后,它将活跃在合肥-芜湖之间的合裕线上,开启其绿色航运之旅。
在整船新能源动力方面,该船采用了标准化的车船储共享换电包,标准配置为6块电池包,单包电池容量430kWH。这种设计极为灵活,可根据航线距离自适应调整电池包数量,实现电量的精准匹配,有效减少了船东的过度冗余成本,让能源利用更加合理高效。同时,在电池安全保障上,三点水PACK换电下足了功夫,配置了多重安全保护。从电芯、模组、PACK,到电池舱室、主动消防水箱、EMS、云安全管家,实现了无人化全过程监控与处置。不仅如此,整船能源的使用也得到了优化,并且可实现软硬件的持续OTA,不断提升船舶的性能和安全性。
三点水新能源自成立以来,始终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经验为蓝本,深度赋能内河船舶产业升级。立足推动内河航运提质增效、绿色智能发展,以及助力国家 “双碳” 目标实现,提出内河大宗品运输 “船车储” 一体化系统性解决方案。通过移植绿色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与生态,打造 “绿色化、智能化、标准化” 新模式,成功破解传统船舶 “离散型” 制造难题,精准锚定产业转型方向,获得政府、行业、资本等多方高度认可。
该船型的顺利下水,将内河船舶产业绿色智能化转型愿景转化为现实载体,不仅重振市场对标准化船型的信心,更凝聚起政府、船东、船厂和资本等各方合力,推动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。
PACK换电模式作为该船型的核心技术,创新性采用“车船储”共享标准化电池包。这种电池包既能为船舶提供动力,靠港时又可吊装上岸,灵活应用于港口重卡、AGV、叉车及工业储能等场景,构建起以港口为中心、能源设施多场景共用、成本共担的全新生态。该模式不仅大幅提升电池资产使用效率,更显著降低船东一次性投资成本。
相较于传统充电与集装箱换电模式,PACK换电优势显著:
寿命更长:涓流充电方式有效延缓电池衰减,全生命周期内电池使用寿命延长 1/3,退役时资产残值提升 1/3;
安全升级:规避充电过程中因高倍率充电引发的热失控风险,恒温环境下的涓流充电保障电池安全;
成本降低:简化电池包结构,精准匹配电量需求,减少基础设施成本转嫁,降低投资门槛;
灵活易用:单包重量低于 4 吨,搭配换电机器人,适用于中小港口,加速内河换电网络普及;
效率飞跃:以合裕线 3000T 标准船型为例,装载 6×430Kwh 电量,单包换电仅需 5 分钟,整体换电时长缩短超 50% 。
作为汽车换电技术的延伸,船舶 PACK 换电技术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,有望成为引领全球内河水运换电发展的 “中国方案”。
除PACK换电技术外,合裕线3000T标准船型还集成多项行业首创技术:首次搭载车规级电机,效率突破97%,实现重量、成本与能耗的全面优化;创新采用标准化舱室与定制家居设计,大幅提升船员居住舒适性;引入汽车智慧座舱理念,构建整船多域电子电器架构与船机OS系统,配备360°环视避碰、视觉增强功能,并预埋自动靠离泊硬件,为船舶智能化升级奠定坚实基础。
该船型船长88.9米、船宽13.2米、吃水3.4米,采用集散两用设计,载重达3000吨,可装载132个标准集装箱或同等重量散货,相较同级别散货船运输效率提升30%,充分满足内河水运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。
随着PACK换电模式的试运营推进,其效率与安全性将得到充分验证。业内预测,随着换电网络的完善,未来5000吨级以内内河船舶将广泛采用PACK换电模式,为我国建设交通强国、船舶强国注入强劲动力。此次全球首制船型的下水,不仅是中国船舶制造业的重大突破,更将为全球内河航运绿色智能化转型提供全新范本。